卢小泉:匠心育人促发展
来源:

1966年1月出生的卢小泉是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创了对卟啉分子电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先河,通过对卟啉类杂环化合物进行分子层面功能研究,显著提升了这类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化学发光性能,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和“解聚诱导猝灭”等全新的概念;解决了困扰有机发光体的“难溶于水”和“聚集发光猝灭”等问题。

卢小泉说,“卟啉分子最大的亮点就是跟光有关系,所以我们才在电化学领域较早地把光引到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下去研究界面反应动力学,这就跟科学仪器搭上边了。”而在多年的研究经历中,他也发现,传统表征方法无法满足对材料微纳界面上光电化学反应、电荷转移等多过程、多参数的研究需求。


卢小泉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搭建了光响应的扫描光电化学显微镜(SPECM),实现了对电荷转移和表面结构变化的原位、高效分析,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仪器研制在该领域存在的空白。2021年,卢小泉主持申报的“微纳界面光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其相关成果已经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在一些合作高校院所进行了推广应用。

“十三五”以来,卢小泉作为评审组首席专家带领团队深入甘肃省河西、河东、陇东、陇中等地30余次,先后对“麦积核桃”“天水黑葡萄”等多种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条件及分布、生产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实施情况、生产过程档案记录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


2023年3月,卢小泉组织申报的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填补了黄河上游地区部委级以上水资源安全相关研究平台的空白。在他带领下,研究团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1个。


30年来,卢小泉致力于“卟啉”研究,累计出版专著7部,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完成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励计划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多项。先后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青年化学奖、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和甘肃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奖励。